新闻资讯-综艺戏曲

从粉丝说杨宝森唱的不如郭德纲,谈今天有些人对艺术的认知很低下

(前言:这篇文章是前几天首发于别的平台的,发表之后,就有刚黑喷我说:“你前几天捧郭纲的话犹在耳边,今天你就又开始踩他了,你这变脸的速度也很快啊!”

这话一听就是恨郭德纲入骨的人,应该是老郭把他家孩子扔到井里了,不然不会说话如此咬牙切齿!但我却觉得何必。我早就说过,我既不是刚黑也不是钢丝,因为我不站队,所以我说话才会公正,所以我评论郭德纲才会有问题批评有优点赞同。

我什么时候一直表扬他,还有什么时候在一直黑他,我从来就是就事论事,因为我既不喜欢老郭也不讨厌他,何谈黑他捧他?我就曾经劝过一位刚黑:“你不过是过客,你咬牙切齿的咒骂老郭为了啥?”

因此,只有对他没有偏见才会有优点认同;有缺点指出,那些一味地说好那就是粉丝,一味地咒骂那才是黑子,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并且我这次说的可是无知粉丝,老郭应该是又替他们背锅了。)

京剧《四郎探母》叫小番

早晨刷某平台视频,看到一段五十年代,京剧大师杨宝森先生在香港演出《四郎探母》,唱那句有名的嘎调“叫小番”的小视频,视频很短,就那几句,重点是最后的嘎调,唱的神完气足,直冲云霄!

实际上,这出戏的录音,我很早之前就听过,一直非常喜爱,但今天重听仍然让我十分的震撼。

大家知道在京剧的“四大须生”的七位大师中,杨先生的嗓子是最不好的一位,他一生都在郁闷他这个嗓子的不得力,因此杨派唱腔都是委婉细腻见长,行腔也多走中低音,以苍凉厚重韵味醇厚取胜。和他的心中偶像余叔岩先生余派的那种挺拔相比,杨先生自己也说,他是“低唱余派”。

京剧大师杨派创始人杨宝森先生

但香港的这一期演出,却是杨宝森先生一生中的一个例外,不知道为什么,他在香港期间,嗓子好得出奇!特别是在他一生演艺生涯其他时候,视为畏途的高音,嘎调,他不但轻松完成,并且还非常之精彩。

《四郎探母---坐宫》的这句“叫小番” 就是例子,嗓子之好真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唱这句还不是慢慢的续攒力量最后唱出嘎调“番”字,而是痛快淋漓,直接唱出就拔高而起,自信从容,音色质量非常之高,有人说,这一期是杨先生一生的巅峰时期是有道理的。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我是想说,杨派艺术,素来讲究,即使一腔一字,杨先生都会千锤百炼,使之成为唱腔中的精品,这也是为什么杨派艺术到如今的学唱者如此之多的原因。

那么让我不解的是底下的一些留言,实在是让我开了大眼了,心情瞬间开始不愉快,有几个留言这样写道:

粉丝A:“真没老郭好!”

粉丝B:“没有郭德纲,谁会知道这个。”

说实话,我看到这种二货的留言我是很不痛快的,一早晨因为欣赏杨宝森先生唱腔而得到的好心情,瞬间化为乌有!

杨宝森先生的舞台形象

对于郭德纲唱京剧很多看到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历来是属于比较宽容态度对待的,因为艺术就是一种文艺形式吗,演的好演的不好那也得有人去演,那么我实际还是比较反感一些人没有理由的倾向性。特别是一些人不懂装懂跟着瞎起哄,这种情况两方面都有。

所以我经常劝那些看不惯老郭的人,郭德纲唱的好坏,让他去折腾吧,那么如果过一段时间没了市场,他自然而然就会销声匿迹的,你无论谁,靠骂靠捧都是不会让一种事物完蛋或者延续的。

但有一样,有些捧郭者,你捧人我可以不管,但你踩一位在京剧历史上成就斐然的艺术大师,来抬高你的偶像,那就有点不像话说不过去了!

杨宝森先生是我最喜欢敬重的京剧艺术大师,我喜欢他不是因为偶像效应,是因为他的人格和他艺术的高超和精益求精,以及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遇到艰辛困苦永不放弃的人格魅力。

杨先生本人的条件并不是很好,特别是他的嗓子,和他的人生一样,一辈子不得意,但环境再艰苦,他也不放弃对京剧艺术的钻研,以及精益求精的研究和提高,就是杨宝森先生的这种意志力和精神深深地让我敬重喜爱,从而让我对杨派艺术特殊的喜欢。

我早就说过,我不是谁的粉丝,我也不去做粉丝,但任何人都有他的喜爱和偏向,如果想公正那就事情上说话。杨宝森先生的杨派艺术是伟大的,不容亵渎,一些无知的低端粉丝,你们尽可以去喜欢你们的偶像,和我们没有关系,但是你喜欢你那偶像的同时,为什么非要去踩一脚别人,抬高你喜欢的那个人呢?这人还不是普通人,而是在京剧艺术上泰山北斗般存在的艺术大师,你们那就不是无知了,而是妥妥的无耻!

标签: 郭德纲 杨宝森 艺术 杨派 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