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综艺戏曲

杨金山为啥开直播扒郭德纲“黑料”,而不是再次去“打官司”?

原本,郭德纲与杨志刚的恩怨,随着2026年那场官司终结,以及杨志刚作古,已经烟消云散。

但是,2024年年末的《相声演义》上映,再一次激起波澜。作为杨志刚的公子杨金山认为《相声演义》中,部分情节影射了已故虹桥文化馆老馆长,自己的老父亲。于是,杨金山曾拉横幅抗议,但效果甚微。不得已,杨金山以牙还牙,开直播回怼郭德纲,不断的爆出郭德纲的“黑料”。

直播的杨金山,看上去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此番亲自披挂上阵,真是令人唏嘘。

那么,既然杨金山认为德云社《相声演义》影射了杨志刚,为啥不再次诉诸法律呢?杨志刚直播时,开宗明义,“打官司”太麻烦!

这话,很有意味。回顾一下杨志刚与郭德纲第一场官司,就可以品出,打官司太麻烦的内涵了。

2016年,郭德纲在《我叫郭德纲》一书中,提到自己进文化馆后认了一位老师,“为尊者讳,姑隐其名,就称为馆长吧”。在该文章中,他对馆长的相关描述包括:

“他曾在‘馆长’领导的文化馆工作过,对待馆长的尊敬超过了自己的父亲,后来因为一些事情,‘馆长’在他心中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馆长’给他施加的压力是促使他离开天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德纲还在2024年11月8日发布的文章里披露该馆长“曾用公款装修自己房子,与女同事同居”等。

杨志刚对此非常愤慨,一纸诉状,将杨志刚诉诸法院,法院受理了此案。

这里要解释一下,郭德纲在《我是郭德纲》以及后来文章里,并没有直接提杨志刚姓名,杨志刚起诉郭德纲,法院为什么受理?

因为,郭德纲的书籍或文章,不是小说、寓言、科幻作品,属于纪实性质,而且,书籍或文章提及的馆长与郭德纲的关系,足以证明是影射杨志刚,在这个方面,法律有明确规定,恕不赘述。

这起案件,法院审理认为郭德纲在网络文章中虚构了时任天津市红桥区文化馆馆长杨志刚用公款报销装修自己的房屋以及与女同事同居的事实,但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其行为达到情节严重,故判定其行为不构成诽谤罪。法院也没有支持杨志刚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

这场官司的判决结果,谁输谁赢?有人认为郭德纲赢了,毕竟不构成诽谤罪,法院也不支持杨志刚的民事赔偿请求。但是,法院还是认定,郭德纲所述的馆长用公款装修房子,与女同事同居的说法,是“虚构”,说穿了没有证据,属于子虚乌有。

法院在这里使用的判词是“虚构”而不是“编造”,非常玄妙。

那么,“虚构”与“编造”有何不同?

“虚构”和“编造”都有创造、构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或情节的意思,但在语义侧重点和使用语境上存在一些不同。

“虚构”强调创造出非真实的、想象中的内容,更侧重于在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中通过想象和构思来塑造出不存在于现实的人物、情节或场景。例如:“这部小说虚构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编造”则更侧重于强调通过主观故意、有意识地捏造、拼凑不真实的信息或故事,有时带有一定的欺骗意图。比如:“他为了逃避责任编造了一系列谎言。”

总的来说,“虚构”更偏向于创造性的想象,“编造”更强调有意的捏造。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的含义可以相近,具体使用哪个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意图来决定。

回到郭德纲《我是郭德纲》以及文章来,这并不是文学作品,你懂的!

所以说,你可能理解了,杨金山老人为啥开直播回怼,而不是打官司,并且认为打官司“太麻烦”了!

其实,像杨金山这个年龄,谁不喜欢岁月静好?再说了,杨金山做过多年生意,家底殷实,他绝不会借这个话题蹭一点点可怜的直播流量。

标签: 郭德纲 杨志刚 直播 相声演义 杨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