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于谦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行乐须少年,老去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
《落花吟》是明代名臣于谦笔下一首借花叹世、感慨人生的诗作,语言质朴自然,却饱含对时光易逝的深沉思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感受其中的意蕴:
诗的开篇以“昨日花开树头红”与“今日花落树头空”形成鲜明对比,短短两句便勾勒出花开花落的生命轮回。诗人特意点出“未必皆因一夜风”,强调落花并非偶然变故,而是自然规律——就像人生的盛衰起伏,往往是时光推移的必然结果,而非单一外力所致。这种对自然现象的冷静观察,为后文的人生感慨埋下伏笔。
由花及人,诗人发出“人生行乐须少年”的呼喊。他看到“老去看花亦可怜”的无奈:年老时面对落花,徒剩追忆与怅惘,再无少年时的蓬勃生命力。于是“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以近乎狂放的姿态,在落花中痛饮、醉眠,既是对青春的极致挥霍,也是对时光流逝的反抗——与其在遗憾中老去,不如抓住当下,与美好相伴。这种看似放浪的行为,实则藏着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焦虑。
诗的后半段笔调转为苍凉:“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以蝴蝶的徒劳忙碌反衬时光的不可逆转;“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将落花的凋零与美人迟暮、白发渐生直接关联,悲愁之情溢于言表。最后“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既是对落花的挽留,也是对人生美好事物的眷恋——不希望一切如流水般消逝无痕,却又深知“残红逐水”是无法抗拒的结局。这种矛盾,道尽了人类对“永恒”的渴望与对“无常”的无奈。
作为以刚正不阿、力挽狂澜著称的政治家,于谦在此诗中展现了罕见的文人浪漫。他没有回避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反而坦诚地表达对“行乐”的追求,甚至带有些许及时行乐的放纵。但这种“放纵”并非沉沦,而是在认清岁月无情后,对生命价值的主动把握——正如落花虽残,却曾绚烂,人生亦当在有限时光中绽放光彩,而非空叹“水流花谢两无情”。
全诗以“落花”为眼,串起自然规律、人生态度与生命哲思,既有对时光的痛惜,也有对当下的珍视,读来令人唏嘘,却又充满直面岁月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