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郭德纲因将《扒马褂》《张广泰》《珍珠翡翠白玉汤》等传统相声进行版权登记,引发了行业内外激烈争论。
以郭德纲前大徒弟闫宗海为代表的部分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此举是“欺世盗名”,不给同行留饭,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合法保护创新成果。
郭德纲登记版权的作品并非原版传统相声,而是其改编版本。例如,《张广泰回家》是传统评书《永庆生平》的一部分,但经过他重新整理、加入新包袱和表演形式后形成独特版本。
根据《著作权法》第12条,改编、整理已有作品的新创作可享有独立版权。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音乐家王洛宾,对民歌的“侵权案”,最终王洛宾的版权被法律认可。
反对者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
1. 文化归属争议:传统相声是几代艺人的集体智慧结晶,郭德纲通过改编“独占”版权,被指割裂传统与创新的关联性。刘宝瑞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但是这些老艺术家并没有独占,而是无私的地分享给同行。
2. 行业垄断风险:若改编门槛过低,可能导致少数人垄断传统作品的演绎权,挤压其他演员的创作空间。传统相声虽然经过不断挖掘,但是数量有限,经过二次创作的作者都形成垄断,那么,后来的演员就只能“付费演出”了!
而支持者则认为:
改编需投入创造性劳动,版权登记是保护创新的必要手段,只有强大的法律支撑,才能激发创作者创新的欲望,才能推陈出新,出现更好的作品;
况且,法律允许对公有领域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且登记并非禁止他人使用原版,只是对创作者的保护,还谈不上垄断。
闫宗海借此炮轰“老东家”。
闫宗海作为德云社前大师兄,针对《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经典段子的版权登记,闫宗海直指该行为涉嫌垄断行业资源:"刘宝瑞先生的作品怎么突然变成私人财产?”
大师兄闫宗海为了刷存在感,只要是郭德纲德云社的任何行为都会遭到他的控诉,并要无限放大。闫宗海退社后控诉过德云社的“薪资问题”、“社保问题”等,就像一个怨妇一样。
相声行业的版权乱象长期存在。传统段子《卖布头》《八扇屏》等因年代久远已进入公有领域,但改编后的新作常陷入侵权争议。例如:
“学唱”侵权:相声艺人未经授权翻唱流行歌曲,如岳云鹏《五环之歌》曾因曲谱使用引发诉讼;
包袱抄袭:同行间“捋叶子”(盗用包袱)现象普遍,法律认定难度高。
郭德纲的版权登记尝试,实质上是试图在混沌中建立规则,但是难度非常大。
某卫视导演直言:"现在选节目先查版权,宁可放弃好段子也不敢冒险"。面对行业乱象,国家版权局于2025年1月发布《传统曲艺作品改编指引》,规定"创新内容占比超30%可申请衍生作品保护"
然而,若过度保护演变为垄断,则可能扼杀传统艺术的流动性,就像上面所说的卫视导演。如何在“守正”与“创新”间找到平衡,将是相声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爆料##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听过德云社的相声##免费看德云社##用一句话证明你听过郭德纲于谦的相声##郭德纲能被称为相声大师吗?##郭德纲的相声是否太通俗#